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意见

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意见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落实《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提出的任务,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指导意见。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通过联系社会实际,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它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用探究的眼光和方法进行学习,以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积累和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健康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及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综合性课程。

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特性: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探究的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案例分享家庭买房的优选计划

买房现在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很大的问题。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房价,对于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是难以一时筹集的,于是,贷款买房便应运而生。不同收入的人如何以最低的利息和最低风险的方式去选择住房贷款呢?这一问题,引起了某校一群高中学生的兴趣,他们想研究这一问题,提出一个购房贷款的优化模型。

[研究方法]

调查目前银行的住房贷款类型和家庭的储蓄、收入状况及还贷承受能力。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具体的数学分析过程 略)

[研究结论]

据调查,目前城市的住房贷款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建设银行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个人住房担保委托贷款(简称A贷款),主要面对在该中心交存住房公积金的市民;一类是建设银行设立的个人住房贷款(简称B贷款),面对所有市民,利率相对较高。具体利率见下表。(以抚州为例)


贷款期

1年以下

1-3年

3-5年

5-10年

10-15年

15-20年

A

月利率‰

3.825

3.825

4.125

4.275

4.725

5.175

年利率‰

4.59

4.59

4.95

5.13

5.67

6.21

B

月利率‰

5.475

5.775

5.925

6.375

6.694

6.69

年利率‰

6.57

6.93

7.11

7.65

8.03

8.03

欲购房家庭的储蓄、收入状况和还贷承受能力大致是这样的:

1、网上调查和抽样调查结合得知,欲购房家庭的储蓄额一般为家庭月收入的40倍;

2、购房家庭最多打算拿出储蓄额的80%用于购房,其他的必须用于家庭救急;

3、购房家庭能承受的每月还款额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1/4;

4、建设银行规定,购房方必须在本行存有总房价30%以上的资金(即首付款)方可申请贷款;

5、抚州地区的房价在1500-3000元/平方米不等。

在获得以上基本信息后,他们开始研究有关经济理论,利用代数不等式性质为购房贷款及还贷计划建立数学模型,分别算出了A、B两类贷款不同年限的利息,得出了不同贷款额度、贷款年限的最小利息和还贷金额,完成了对家庭买房较优计划的探究。

该案例中,学生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买房中发现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也许买房正是他们家里正在经历的重大事件。这群学生平时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将家庭买房的优选计划和数学中的代数不等式性质以及建模理论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有针对性地讨论了不同收入的人如何以最低的利息和最低风险的方式去选择住房贷款。

这样选择课题,一方面将课堂上和书本中抽象孤立的知识赋予其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数学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加深入地感受和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此外,在这一案例中,同学们还要增长许多新的知识,如经济学、社会学、数学建模等知识,还要将数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生活和实际问题中,这对扩大学生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才能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三部分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和任务,但又各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课题研究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有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方式;项目设计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项目设计等。研究性学习重点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方法、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使学生养成乐于与他人分享研究的信息和善于与他人交往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的形成。

   社会实践主要有军训、社会生产劳动、参观、社会公益活动等内容。社会实践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关心和了解社会,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能力,养成综合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乐于合作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劳动观念的形成,掌握一般劳动技能。

社区服务是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如拥军优属、敬老服务、帮贫扶困、环保活动、领养绿地、科普活动等。另外,城市学校维持交通秩序以及其他志愿活动;农村学校的支援农忙、扫盲辅导等活动。社区服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服务社会的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促进学生关心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形成关心他人、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虽然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各自的具体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及组织方式等都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学校在具体实施时必须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设置课程,按照规定的学分开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课时。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传统以及当地课程资源情况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实施方案与教学建议

1、学分配置与时间安排

(1)学分配置

研究性学习三年共15个学分,要求高中三年每个学生至少研究完成3个课题,完成每一个完整的课题最多可获得5个学分。学校学分认定机构要确定课题完成后授予的学分标准,严格依据学生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研究过程记录、成果及指导教师等多方面评价结果审查认定学分。有以下两种配置方案供参考,也可视情况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方案:

方案一:高一、高二两学年每个学期一个课题;高三第一学期完成一个课题。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可获得3个学分,三年必须研究5个课题。

方案二:一学年一个课题,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可获得5个学分,三年必须研究3个课题。

社会实践共三周,每周2个学分,三年共6个学分。各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评价结果,由学校学分认定机构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情况认定学分。

社区服务三年共2个学分。服务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即得2个学分。学分由学校学分认定机构根据服务接受单位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来认定。

(2)课时安排

研究性学习学分的认定,首先要以学时的条件为标准,任何学校和个人都不得在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时降低这一标准。学校要保证三年中学生有270个学时用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每周3学时,一般可采用“1+2”的形式安排,即一节课单独排,用于集体指导、选择课题、设计方案、信息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以及总结反思等活动;另两节课连排,用于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实践、交流与展示。此外,还可以采用半天连排,或者一学期中某些周次分散安排、其他周次利用几天时间集中安排等方式。学校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主管部门要与相关处室或年级密切配合,根据各年级、班级、小组的课题研究进展需求,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课时进行灵活调整。如果部分课题研究活动无法在学校教学时间里统一安排,学校主管部门和课题组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并做好相关的管理、保障工作。

社会实践以学年为单位安排教学时间,每学年总的教学时间不少于一周,约为36课时,高中三年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时总数不得少于三周。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建议每学年集中一周时间一次完成,或分两次在两个学段中完成。

社区服务时间以高中三年为单位安排,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可以由学校、年级或班级统一安排,也可以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里自主安排,但学生的自主安排必须得到学校和指导教师的认可、指导和管理。

2、课程内容的确定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学科课程那样有学科课程标准、有系统性教材。所以,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课程内容。目前,一些已出版的教材可以供大家借鉴、参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

(1)研究性学习

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有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同时要为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或项目留有足够的余地。研究内容要以学生生活、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和学生关心的自然、社会问题为主。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研究性学习的程序性内容

就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些内容主要包括:

Ø课程的准备。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动员,组织研究性学习的通识培训,并对学生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Ø课题的开发。研究课题的开发要面向学生所能接触、感知、了解到的整体生活世界,挖掘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中具有研究价值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学校要组织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讨论,梳理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使老师、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或项目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把握。

Ø活动的落实。学校和老师组织学生小组或个人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组织开题论证活动、交流活动、总结汇报活动、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活动等。

②研究性学习涉及范围

研究性学习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划分。

Ø自我。关于学生自身发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如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问题研究、中学生行为方式研究、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与关系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研究、班级制度与文化研究、社会适应研究等。

Ø自然。与自然界的状态、特性与性质有关的问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植物保护、天文地理、水文气象研究等。

Ø社会。与人类社会自身的生存状态、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律有关的问题。如社会关系研究、企业发展研究、社区管理、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等。

③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应注意的事项

Ø可行性。要根据学生自身已有知识经验、认识水平以及学校和社区条件确定研究题目。好高骛远的选题会导致研究难以开展。

Ø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不要把指导教师的意见强行加给学生。

Ø生活性。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以学生身处其中的生活环境为基础,密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事物,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融合。

Ø实践性。强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健康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独立个性。

Ø综合性。一般情况下,一个课题的研究内容会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它可能是以某学科为主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考察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无论是自我问题、自然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在一个课题的研究中都应对自我、自然、社会作整体关注,通过综合性课题的选择,整合学习的过程,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整个课题结构中的内在价值。

Ø开放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当学生选择了一个研究课题以后,采用什么样的研究视角、研究目标、研究的切入口、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的结果如何呈现等,应该有较大的弹性。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如果他们认为有必要,可以修改和调整所要研究的问题。

④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开发策略

Ø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根据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设计活动内容。在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社会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另外要注意选择和利用一些时间性、季节性较强的事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活”的资源。

Ø逐渐积累,形成研究序列。研究性学习课程没有“教材”,但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同一个学生(小组)三年当中研究的问题要形成一定的系统,要适当照顾到“自然、社会、自我”三种取向的内在平衡;不同年级以及全校所有学生所研究的问题也要保持一种合理的关系,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发展差异,避免简单的重复,避免层次安排上的混乱。研究内容形成一定的序列、一定的逻辑,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对学生在三年当中的发展产生高效率的影响,课程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Ø适应学校和地区差异,形成自身特色。引导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一方面要体现“三个面向”的要求,一方面要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传统和资源优势,构建有地区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研究内容的体系,使研究性学习课程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Ø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要注意在相互借鉴、类比学习中得到启发,共同提高。鼓励邻近学校特别是同一社区中的学校开展较为紧密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的内容一般以主题形式呈现,实践范围主要包括:

学校传统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内的各项活动,以丰富学生生活并促进其健康成长,这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重要来源。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Ø节日活动,如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以及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运动会)、成人仪式等。

Ø值班活动,让学生参加学校或班级生活方面的管理,学习的管理,学校专题活动的管理等。

Ø社团活动,如文学社团等各种校内社团组织的活动。

外出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开阔视野和思路、增进对社会的理解。该类活动包括:

Ø参观活动,如参观教育基地、社区人文或自然景观,考察社区环境、传统、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情况等。

Ø调查活动,如对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人物、热点事件进行调查、访谈。

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学校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各行各业,亲身体验真实的社会。如军训、学工(商)学农、志愿者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勤工俭学等。

(3)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属于志愿活动或带有义工性质的活动,学生应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为社区提供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社区服务的内容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范围包括各种社区公益服务、宣传教育、帮助贫困人员与家庭等等。社区服务内容一般可分为三类:通用内容、特色内容和自选内容。

Ø通用内容:如拥军优属、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电脑培训等。

Ø特色内容:城市学校可以进行的活动有居民小区公共卫生、社区辅导(如保健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等)、板报宣传、维持交通秩序以及其他志愿活动。农村学校可以进行的活动有参加农忙、扫盲辅导、乡村农技站(组)的科技活动、镇村公共卫生等。

Ø自选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上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

案例分享庐山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课题库

  某中学依据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课程资源——庐山,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开发,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庐山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课题库。课题库涵盖了中学各学科的共计100多个研究课题。这里摘录一部分。

语文系列:
   1、古代史书中的庐山形象
   2、庐山古诗文浏览及特征
   3、庐山的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
   4、寺庙文化在庐山
   5、追寻在庐山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
   6、庐山的田园水诗、诗词联语的研究
   7、庐山的俚语、忌语、歌谣、民间故事传说和地名调查
   8、庐山宗教迷信调查
   9、庐山周边系列风景区研究

数学系列:
   1、庐山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2、关于数学知识在庐山旅游上的应用探索
   3、庐山的环境规划与数学
   4、庐山的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5、庐山旅游路线设计
   6、庐山交通路线设计
   7、XX中学去庐山的路线设计

科学系列

   1、庐山太阳能的利用
   2、庐山水能的利用
   3、庐山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4、庐山的厨房生活垃圾的再利用
   5、庐山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
   6、绿色能源离庐山多远
   7、化肥对庐山土壤的影响
   8、庐山农药污染的影响
   9、庐山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
   10、庐山鞋革工业污染的调查
   11、庐山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12、庐山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13、庐山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14、大气污染对庐山农作物的影响
   15、庐山环境对食品污染
   16、庐山植物分类调查
   17、庐山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
   18、庐山水库的鲤鱼的饲养与观赏价值
   19、庐山蛙类或鱼类资源调查

3、 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小组合作研究和个人独立研究两种形式,其中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方式。提倡有相同兴趣和研究课题但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研究组开展研究,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层次和水平。学校和老师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能力、特长及男女生比例等因素,在相互协商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学生对小组成员做适当调整。要注意指导小组的内部分工。可以按角色分工,如每个小组通过选举、自荐等形式,确定组长、副组长、联络员、活动过程记录员等,不同角色都要有明确的职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也可以按研究内容分工,使小组内每个学生大致均衡地承担研究任务,防止出现“一个干、几人看”的现象,减少因角色分工所造成的任务偏差。

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的实施应由学校统一组织,可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4、实施步骤与过程指导

(1)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高中阶段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课题或项目)的全部研究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一个课题的完成要经过开题、研究和结题三个阶段。

Ø开题阶段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论证并确定研究课题、组织研究小组、制订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等。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可以由学校课程指导小组对学生提出的活动项目或课题进行筛选,再供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是学生自行拟定研究课题,学校审定通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确定主题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讨确定。研究性学习所确定的课题必须符合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集体课题必须小组协商,达成共识。主题确定后,活动小组要对活动项目或课题进行讨论,着手制定具体的、可行的、有效的活动实施方案。教师在本阶段的指导任务主要是协助学生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课题并审定课题研究的计划或方案,帮助掌握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开展研究。

【案例分享】论证确定研究课题

某中学课题小组的同学们想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中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开展研究。因为当前在中学生中,由于学习压力大或家庭破裂等原因造成的心理压抑现象比较突出,个别同学还出现了孤僻、冷漠、好猜疑等现象。因此,大家决定将“青少年的抑郁症”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到抑郁症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造成很大影响,他们想最好能找到预防和治疗它的方法。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将课题定为“青少年抑郁症的防治”。

对于“青少年抑郁症”这一社会现象,可以从调查这种情况的普遍程度、探究它的成因或寻求治理方法等多个角度去研究。案例中的同学选择了从“治理”的角度来研究抑郁症。他们想解决这一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的初衷值得肯定,但“防治”的前提是对某一病症必须非常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提出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案。而大多数中学生对青少年抑郁症这一现象只是比较感兴趣而已,并无深刻的了解,更不具备相应的心理学、医学知识。因此,如果把研究角度定位在“治理方法”上,课题的难度会很大。不如将研究角度先确定在现状或成因的调查上,将课题调整为“青少年抑郁症现状的调查研究”或“青少年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分析”。这样,课题的难度降低了。待有了阶段的成果,再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决定是否继续深入做下去。这样处理,更适合于初次涉足该领域的中学生。


Ø研究性学习研究实施阶段。要引导学生有效地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学习对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取舍。对于需要实地考察、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的,应帮助学生根据研究方案,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通过实践获取研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从各种观察、实验、调研结果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观点,初步得出结论后要引导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换意见。教师在本阶段的指导任务主要是督促学生开展研究,方法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案例分享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

XX中学“五岔口立交桥的设计”课题组来到路口对行人进行问卷调查。一份份问卷从他们手中发出,又像一只只受了伤的白色蝴蝶无情地坠落在路边……5位同学奔忙了一个下午,只收回了十几份问卷,第一次的调查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回到学校,同学们把心中的委屈一股脑地倾注给了指导教师,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对调查的经历和做法进行了分析。一阵群情激昂的讨论之后,同学们总结出了如下经验:

1、不要向行进中的骑车人分发问卷,而要等到路口红灯亮时,再进行问卷调查。  

2、单凭热情傻千不行,要多动脑筋,讲究方法,多向行人解释问卷的意义。

   3、调查时要注意观察,尽量选择面目和善,从气质上看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行人进行调查。

   4、改变问卷调查的方法,不发问卷,而是代替行人将调查结果记录在问卷上,这样做既简化了程序又提高了成功率。

同学们重新开始了他们的实践活动。在两个半天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在五岔路口、百货商场、附近的中小学校以及主管路口交通的交警管理大队第2中队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这次的调查活动取得了成功,总共收回了362份问卷。


Ø研究性学习结题阶段。学生通过撰写的研究报告、制作的模型作品等完成研究任务,并通过演讲、展板、墙报、文字(电子)刊物或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指导教师主持的答辩。本阶段教师的指导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和研讨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学会欣赏、学会反思以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与愿望。

案例分享】XX中学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方案

  目的:检阅高一年级一学期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交流经验,并请领导和专家给予指导。

展示活动主题:“自主探究,学会发现”

日期及日程安排:第X周星期四(2008年X月X日)下午

2:00—2:45   高一、高二年级各班展示交流

2:50—4:10   集中展示汇报(地点:多功能厅)

4:15—5:40   邀请领导、专家、部分兄弟校教师与本校教师座谈

展示内容:

一、班内展示

班级

展示课题

主持人(略)

高一(1)班

“关于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调查研究”等


高一(2)班

“中学生睡眠问题的调查研究”等


高一(3)班

“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处理研究”等


高一(4)班

“不同消毒方法对于植物组织培养的作用”等


高一(5)班

“学校饮用水状况的调查”等


高一(6)班

“校园垃圾问题研究”等


高一(7)班

“我校高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等


高一(8)班

“中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调查”等


高一(9)班

“独生子女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等


高一(10)班

“圆锥曲线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


高一(11)班

“网上购物在我国当前是否可行”等


高一(12)班

“高中生异性间交往的调查与思考”等





二、集中展示

1、学生展示:(在分班展示的基础上确定展示课题)

关于学校周围主要路桥交通状况的调查  高一(2)班    XXX等

关于我校校园网建设的规划            高一(1)班    XXX等

抚州西湖水质分析及其改善与保护      高—(6)班    XXX等

关于中学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查与思考    高一(9)班    xxx等

2、教师发言:

我与学生一起成长                XXX

更新教育观念  培养创新精神      XXX

3、专家点评:

4、校长发言: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前瞻

人员组织:成立临时工作小组,组长XXX(校长),副组长XXX(高一1班),成员XXX(高—2班)、XXX(教导主任)、XXX、XXX(年级组长)、XXX(总务主任)、XXX(高一11班)、XXX(高—3班)。各班的展示由班主任与班长负责;来宾接待、摄影摄像、陈列室由学生会与团委负责,校办公室协助;场地、设施由总务处负责。


(2)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实施

实施前学校应调查、分析学校与社区相关资源,并制定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方案和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应由教师、学生、社区机构相关人员士共同拟定。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实践主题与服务项目、实践与服务目标、实践与服务的时间、地点及对象、执行步骤与进度、分工情况、经费预算、预期成果、评估方式、相关人员等的责任规定及其他附件等。如有必要,学校还可制定书面的实践与服务指南。

在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班级、人数、经费、相关单位的意愿以及能够提供的时间或服务机会,有效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达到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教学效果,在活动之前应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学生熟悉社会实践的内容,掌握基本的社会实践技能,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或撰写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教师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日记等形式及时纪录实践与服务体会,形成关注、反思社会现象的意识与习惯。教师要与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如果没有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是很难取得预期成效的。

每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结束后都应进行总结和交流。学生把在活动中的体会、收获整理成文字,并通过汇报会、座谈会、墙报等多种形式交流和反思。要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反思,交流活动提倡邀请家长、社区机构相关人员以及服务对象参加。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注意加强安全教育,这既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必需的,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案例分享】               知我社区,爱我社区,建我社区

                      ——XX中学2008年下学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设计的背景(略)

二、主要活动内容

   1.了解社区的基本设施与布局。如商店、服务、运动场所、公园、电影院、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社区政府办公机构等。

   2.调查社区的道路、交通状况。如:道路的车流量,人流量、违规情况、交通事故、路标指示等。

   3.观察社区的居住环境。如:社区绿化、风景名胜、违章建筑、环境污染、卫生、治安等。

   4.探寻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如:居民的业余休闲生活方式,社区下岗工人再就业比例,街道小摊小贩经商情况等。

   5.社区服务。如:“小红花”敬老服务小组活动、“小小社区卫生巡视员”活动等。

三、活动教育目标(略)

四、活动实施步骤

(一)准备

   1.召开老师会议,通过学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2.以年级为单位,选择活动内容,撰写年级、班级活动计划。

   3.分班发动、组织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4.与社区有关单位联系,争取家长配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实施

   1.分班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记录活动过程,收集、记录学生体验、反应。

   2.两周召开一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的研讨会。对活动进行交流、探讨,对案例进行反思,评析。

   3.评价组对各班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关注性测评,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采取措施引导、调整,促使活动顺利进行。

   4.开展学生评价的思考,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指标体系。

(三)总结

   1.每一个案例完成后认真进行总结、反思、评析、收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组织教师广泛交流,取长补短,汲取经验。

   3.编辑出版我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4.向社区有关单位提出书面报告,共建社区。


5、指导教师的组织安排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学校应统筹规划,落实指导教师,组建年级指导组。根据需要,每一个在校教师都可能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和指导任务。学校要妥善安排,合理分工,同时还可以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兼职教师。

组织教师参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坚持师生自愿选择、教师全员参与、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等原则,后勤和校外人员可以适当加入,学术 指导和行政管理角色可分可合。

下面提供几种教师组织安排的参考方案:

Ø导师负责。一名教师负责研究性学习小组所有的指导、管理工作,一个教师可同时承担2至3个小组的指导工作。

Ø专业分工。不同的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中担任三类不同的角色:指导教师、协管教师、学术顾问。指导教师每班一名,全面负责班级中所有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协管教师主要负责活动秩序的管理和其他各项协调工作。各小组聘请的学术顾问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学术和专业指导、咨询。

Ø教师包班。每班分配3~4名教师全面负责一个班级中各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和组织工作。

在组织教师时,学校一般要根据学生的选择意向和教师的指导意向、任教学科、现有工作量等,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统一安排。

6、管理制度与方式

(1)分级管理,发挥组织职能

Ø校长(或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制定课程计划,安排教师,关注过程,协调安排重大活动。

Ø主管部门(教导处、政教处、学生处或另设):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正常实施,召开指导教师与管理人员例会,定期交流经验、解决问题。

Ø综合教研组(或年级组):负责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及时开发设计研究项目并组织实施,负责日常的检查、指导工作。

(2)详细记录,运用档案袋管理

各校可设计面向学生个体和面向小组的《综合实践活动管理手册》,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信息分析表》、《师生互评表》等,以便记录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环节、阶段体会和成果等。要向老师、学生提出明确的记录要求。同时,还可以从教师检查、他人证明、小组反思总结等方面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和调控。

(3)建立安全保障制度

学生的校内活动教师负责监控。开展校外活动,课题组和老师要预先提出集体外出活动的计划和申请,学校批准后方可执行。学生的校外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则必须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由家长担任监护职责。校外活动结束后要向批准部门回复。一般情况下,校外活动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尽量避免让学生进行个人活动。

(4)强化考核,师生同步管理

在落实对学生的管理措施的同时,要对教师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自身发展等方面进行考核。依据教师所指导的课题数目、参与指导的活动次数以及出勤率等折算教师工作量;把教师的指导效果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教师要对自己的指导过程进行记录,作为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四、学习评价与学分认定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不以单一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不过多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不过度强调课程内容的指令性,因此和逻辑性、系统性、科学性较强的分科课程有很大区别,这也决定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和学分的认定在过程、内容、方式以及主体性上与其他传统学科学分的认定具有很大的不同。

1、评价的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时,要建立整体的评价观,注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关注活动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结果的呈现既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结论性的;既可以量化的,也可以是质性的。评价要遵循的原则具体包括:

Ø激励性原则。指导者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完成活动任务;

Ø差异性原则。活动评价要做到因人、因题而异,注意个体的纵向发展,不要用同一尺度对不同学生进行评价;

Ø全面性原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参与的热情、对他人与社会的态度、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等,都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Ø过程性原则。评价活动要贯穿在活动的全过程当中,要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作为学生在课程当中总体表现的评价依据;

Ø多元化原则。学生个人、小组以及教师个人和教师集体都要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

2、评价的对象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对象包括两方面:学生活动小组和学生个人。对小组进行评价的内容主要有:

Ø是不是合理地选择了活动课题,并完成了整个活动。

Ø小组内的合作、组织和管理水平。

Ø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加工情况。

Ø活动结果或产品情况。

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Ø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如是否认真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以及遵守纪律的情况等。

Ø与活动相关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包括现代信息工具在内的各种工具的水平。

Ø个性与人文精神的发展。如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公民素养等。

Ø科学素养的发展。如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敢于质疑、敢于否定的批评精神;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Ø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建议;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能提出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好办法,对研究结果有特别贡献等。

Ø活动的收获和成果。

3、学分认定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但同时又是由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一门课程,因此学分的认定主要在学校进行。为此,各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程序,规范学分认定过程和学生获得学分的基本标准。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应该包括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部门审核等程序,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验证制度,防止弄虚作假。

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的认定是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每学期(或学年)学校要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定。根据平时活动中的自评、小组评价、老师评价以及终结评价,用等级方式为所有学生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绩,与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并列记录于成绩册、学籍卡上,作为其学习档案材料。

学分认定的依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出勤记录;二是活动过程记录;三是学生完成活动的情况和活动的成果。以上三项记录合格的学生,课程成绩合格,可获得规定的基本学分。

Ø研究性学习。高中研究性学习三年共约270个课时,15个学分。学生获得每个学分约需完成18个课时的活动。学生要获得研究性学习的学分,应具备五个条件: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二是研究过程记录要完整、详细;三是要有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四是有自评、互评、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审核结果;五是有学时的保证。

Ø社会实践。学生如果在一学年中有一周时间(即36课时)用于社会实践,可获得2个学分。三年共可获得6个学分。为更好地认定学分,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标准,由班主任或管理人员、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综合认定并给予学分。没有参加或参加时间不足或没有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证明的学生均不能认定学分。

Ø社区服务。完成社区服务规定课时(三年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可获得2个学分。以服务接收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为依据,由教师签名核实,按照学分认定的要求给予相应的学分。学生要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机构或个人)的名字、活动日期、服务时间、服务项目或内容、学生签名、服务对象的签名和联系方式以及学生自己的活动体会等内容。

案例分享“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课题研究系列评价表

表一:开题评价                                

课题名称

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填表日期

2007、10、26

课题组成员

赵蕾、周芳

课题组组长

方蕊

导师姓名、单位

周立言   XX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校指导教师

XXX


课题确立过程及自我评价

我想象中的语言学和教授告诉我们的语言学有很大区别,所以与教授交谈过后,我多少有点失望,因为我对教授说说的语言学是一窍不通。但在教授的鼓励下,我逐渐有了决心和信心。

定下课题后,原以为像写作文似的谈谈自己对外来词的认识和感想就可以了,通过指导老师和教授的点拨,我才知道搞研究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仅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就花费了教师和我许多时间,要先确定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样本,然后根据方法和样本的选取设计研究的步骤,一个研究方案反反复复了许多次。在这反复之中,我逐渐明确了研究的思路,体会到了反复的重要一级教师的良苦用心。

导师意见

方蕊及其课题组的同学们所选择的课题很具有研究的价值,特别市能够根据自己平时的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更显得难能可贵。对课题现状的分析市符合实际情况的,研究方案的设计也是比较具体、易于操作的,可以据此进行课题的研究。

表二:记录集体活动

课题名称

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活动主题

查找资料

活动时间及次序

2007年11月10日,第三次

活动地点

XX书城

参加活动人员

方蕊、周芳、赵蕾

活动方式

逛书店

活动过程与结果

为了找到充分的参考资料,星期六我们三人约好来到XX书城查找。有关语言学的书籍在一个角落里,我们找了一会儿才发现。我们只要看到有关题目的书籍就搬出来放在地上,然后一本一本地翻阅。由于事先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查找起来相当困难。教授告诉我们论文引用的资料越多越好,因此我们查找起来很认真,一旦看到和我们的研究方向相近的观点就赶忙抄下来,有些观点几本书上都有,我们就把它们并在一起,以便加以比较。三个人互相提醒、互相鼓励,在书城里忙了大半天,查到了一些资料。



自我评价

(记录本次活动的感想、收获,对学校及课题活动的意见、建议等)

看语言学一类的书籍不能像平时看书报那样,一目十行就可以大致了解大意。由于我们以前几乎没有涉猎过这一知识领域,对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分类方法不了解,再加上一些语言或观点比较深奥难懂,所以要仔细地看,还要边看边动脑。我只查看了一上午就头昏了,而且资料也没有原来预计的那样多、全。

虽然也得到了一些资料,但总体感觉收获不是太大。我们已经初步感到做学问的艰辛了。

记录人:赵蕾

表三:记录个人活动

课题名称

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活动主题

搜集素材

活动时间及次序

2008年1月-2月,第N次

活动地点

家中

参加活动人员

方蕊

活动方式

穷尽性抽样调查


活动过程与结果

这是一次漫长的活动过程,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从一月初开始,选取《青年报》,对其中的外来词进行穷尽性抽样调查。由于面临期中复习阶段,学习也很紧张,因此1月份的前半个月用在抽样调查上的时间不多,只是偶尔为之。寒假开始后,我加紧了调查的步伐,有那么几天成天钻在报纸堆里统计外来词,常常弄得头昏眼花,有几次很晚才睡觉。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将1月份《青年报》中的外来词全部统计了出来。



自我评价

(记录本次活动的感想、收获,对学校及课题活动的意见、建议等)

全身心地投入到统计工作的这一段时期市到目前为止最艰苦的一个时期,我深深地体验了一下做学问的辛苦。有几次我真的不想做下去了,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同组的两位女同学,她们也有类似的想法。但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到,大家互相勉励,终于完成了统计工作。看着自己所记录的一叠子统计资料,真不敢相信是自己一个词一个词地从报纸中“挖”出来的,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表四:  对研究成果的自我评价

课题名称

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课题完成者

方蕊

完成时间

2008年3月

导师

周立言

本校指导教师

XXX

同组成员

周芳、赵蕾


课题

报告

摘要

  本文采用报刊语言限时段穷尽性调查的方法,统计了近年来汉语中新外来词的数量和出现频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吸收外来词的语域类型和语形类型,揭示出新时期汉语吸收和运用外来词方式的一个重要变化――由历史上长期的意译为主转入音译、意译并重,且音译趋强的新时期。本文分析了这一趋势产生的文化心理因素,并对这一趋势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关键词:新外来词 音译 意译 语域 语形

探究方式

(写出为完成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了哪些研究方式,如资料研究法、观察记录法、实验探究法、问卷调查法、现象模拟法等)

报刊语言限时段穷尽性抽样调查的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

(包括报刊、书籍、音像制品、网络信息等,要写清作者、出版社、名称、网址等)

青年报:2008年1月1日-2008年1月31日

吴礼权: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理探究,复旦学报,1994(3)

王铁昆:汉语新外来词的文化心理透视,汉语学习,1993(1)

姚汉铭:新词语、社会、文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第112页

陈 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


自我评价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我很陌生的语言学领域,这篇论文是在我自己的努力、指导教师的悉心帮助和导师的耐心点拨下完成的。写这样的论文的确不很容易,我也十分清楚这篇论文仍是相当稚嫩的。教授曾向我们介绍学习写论文和进行语言研究的经验和途径,我虽然极尽努力,也只是初窥了语言学的门径。如果说这篇文章有突出之处,那主要来自于调查,数据是我这篇文章的灵魂,仅此而已。

表五:个人、小组评价

课题名称

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课题完成者

方蕊

同组成员

周芳、赵蕾

课题组组长

方蕊




个人鉴定



悉心的指导和关爱将我逐步引向光明的彼岸。比如在收集外来词时,我就不明确什么是外来词,教授说,你的论文可以撇开这点不谈,这一点学术界还有争议,只要你认为是就是了。我立即茅塞顿开。

的确,我曾为受到教授的好评而沾沾自喜,但不可否认,我的论文这所以比较出挑原因在于论题本身,它在报纸上也曾被讨论过,似乎更时兴一些。再者,我的论题倘若让大学生来写,那么其深度、广度可以挖掘得深得多,我的论文毕竟还是轻量级的。但正因如此,我就更能体会到研究问题所付出的代价之昂贵了,这的确很辛苦。我在浅尝之后加深了对学者的钦佩,而且这次课题研究活动成了我的一次宝贵的经验,它是我的财富。

(页面不够,请另附纸)            自评等第 A      签名:方蕊


小组评议意见

方蕊同学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勤奋努力,克服了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对《青年报》中出现的外来词进行了限时段的穷尽性调查。从调查中发现了汉语外来词在现阶段的一些新变化和发展趋势,并分析了产生这一趋势的原因,所得出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得体,能及时记录研究过程中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研究态度端正,记录真实。

评定成绩  95  (分数、等)                  课题组组长:方蕊

小组其他成员成绩记录

姓名周芳成绩  85  ;  姓名     成绩     

姓名赵蕾成绩  82  ;  姓名     成绩     

                                  课题组组长:方蕊

表六: 描述性评价

课题名称

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课题完成者

方蕊、周芳、赵蕾

完成时间

2008年3月





本校指导教师评价

1、对开题报告的评价(从课题的由来、选题原则、研究方案的适切性等方面予以评价)

在充分尊重教授的意见和个人兴趣的基础上,依据难度适宜、以小见大的原则,该组学生完成了课题报告。报告中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和方案既有严密性,又具有可操作性,这个开题报告是可行的。

2、对态度方面的评价(研究全过程中的科学精神、态度、习惯、价值观等)

该组学生在为期4个月的调查、研究过程中,独立完成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细致深入的理性分析。

3、对课题研究方法和能力的评价(研究过程和研究论文中体现出哪些研究方法,使用得是否得体)

文中所运用的报刊语言限时段穷尽性调查的方法,既具有即时性,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完全符合社会语言学对社会文化演进的紧密把握和文化内涵的敏锐体现的学科特点。该论文框架的构思、资料的取舍,也都体现出该组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4、对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的评价(从价值、新颖性、可行性等方面给予评价)

该论文所收集的语言材料丰富而又鲜活,时代特征明显。全文的逻辑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论证有力,所用材料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指导教师(签名):XXX

课题导师评价

(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出综合的评价)

本文通过对报刊语言新外来词的限时段穷尽性调查,系统分析了近年来汉语吸收和运用外来词的语域和方式,在此基础上作者用数据揭示出汉语吸收和运用外来词的一个尚不为学术界所知的重要变化―――音译趋势上升,大量英文词直接引进,汉语外来词发展进入音、意并重时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它显示出作者扎实的考证基础和敏锐的观察力。建议此文在报刊上公开发表。

                      导师(签名):周立言


表七:定量评价由本校指导老师填写)

课题名称

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课题完成者

方蕊、周芳、赵蕾

本校指导教师

 XXX

项目

评价要点

     评价标准

A

B

C

D

E

得分


开题

报告

1、课题来源

①自选  ②科普报告启发  ③前期研究启发

④导师推荐  ⑤其它

5

4

3

2

1



19

2、选题原则

①需要性  ②科学性  ③新颖性  ④可行性

5

4

3

2

1

3、研究方案

①环节清楚②安排合理③方法明确④适切性强

10

8

6

4

2



研究

过程

1、科学精神

①实事求是②探索精神③质疑习惯④适切性哟

10

8

6

4

2







58

2、研究态度

①对课题的兴趣程度 ②研究的动机

③研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10

8

6

4

2

3、学习习惯

①动脑探究的习惯 ②学习习惯 

③爱护自然、社会环境的习惯

5

4

3

2

1

4、价值观

①有所作为②自尊③责任心④自我调控⑤其他

5

4

3

2

1

5、研究方法

①方法的选择正确 ②方法的使用准确、得体

30

24

18

12

6

课题

报告

1、论文结构

符合科研论文的基本要求

5

4

3

2

1


17

2、论文内容

①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②研究有新意,有创建

10

8

6

4

2

3、论文拓展

①有对研究的反思②有进一步拓展延伸的方法

5

4

3

2

1

总评


表八: 社会、家庭反馈评价(由课题组、走访实验单位、学生家长等共同填写)

课题名称

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课题组成员

方蕊、周芳、赵蕾

导师

周立言


访问专家或单位、社会团体情况

1 访问日期 

2、访问方式:面谈(  )电话(  )书信(  )网络(   )其它(  )

3、目的:

4:收获:

5:被访者对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及学生的简要评价

                  被访者(签名、章):        

借助科研设备和其他的社会设施进行课题研究情况

1 时间:

2 地点:

3 借用仪器、设备的种类、名称等:

4 使用的目的:

5 取得的成果:

6 设备提供单位对研究型课程及学生的简要评价:

                  负责人(签名):       

家长对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评价

(家长对学校开设研究型课题的看法,对自己的孩子参加课题的看法等)

孩子对这次所选课题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周教授给予了精心的点拨和指导,孩子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此对学校、对周教授表感谢。

                   家长签名:XXX








表九:成绩考核(由年级或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小组填写)

课题名称

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说明

导师

周立言

本校指导教师

XXX

评价日期

2008.4


评价项目和方法

评价结果


子 项

成绩(等第、分数)

权重

计算方法

学生姓名

总评分值


自我评价

A(95)

0.15

每项分数乘以权重后相加,即得最后总评分。

方蕊

93


小组评价

95

0.20




教师评价

94

0.50




社会反馈

B(85)

0.15




总评


1.00





表十:课题鉴定(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填写)

课题名称

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课题组成员

方蕊、赵蕾、周芳

导师姓名

周立言

本校指导教师

XXX

评估小组成员


课题评估成绩

95

特色加分

8

总评成绩

103


鉴定意见

方蕊同学的论文“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用调查数据揭示出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与传统理论完全不同的新见解。她的调查结果会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她的观点会引起广泛的争论,因而此文具有学术和新闻双重价值。

建议学校在后续的课程开设中,组织学生对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组织学术讨论,请中学生谈对吸收外来词形式的看法。这个问题青少年最有发言权,值得专家听取。方蕊的数据也很有说服力。

                                                    鉴定日期:2008.4

意见

同意评估小组对“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鉴定意见。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综合实践课程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活动类课程,这一特点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特殊的要求和意义。开发和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还能有效地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综合活动课程资源。

我省地域辽阔,地方差异、城乡差异极大,课程资源也千差万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必须考虑地方差异、社区课程资源和学校传统等基本因素。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项目和活动领域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开发、重组与利用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类型

目前,我省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有:

Ø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土、气候、植被,以及综合环境。这些因素都与学生进行的关于自然问题的探究有关,诸如水资源状况的调查研究,水土保持研究、垃圾问题等,都因地不同,城乡中学在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探究方面,具体选题就可以有明显的差异。

Ø地方和社区的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实状况。如工农业生产、交通、文化遗产、社区经济生活、社区文化生活、政府与社会机构等等。因而,不同地方的学校可结合地方差异及其社会因素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社会问题探究、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

Ø地方或社区社会活动。如宣传、服务、文体等方面的活动等。通过社会参与性活动,培养高中学生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

Ø社区和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校传统。我省拥有漫长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多民族、多种民族文化是我省宝贵的课程资源。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体验,使学生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

Ø图书馆、博物馆、革命圣地、历史遗迹、政府与社会机构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学校可以就地方浓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展开系列的调查和考察研究。有革命圣地的学校可以就中国革命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进行探究。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化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Ø城镇和农村高中可以开设劳动场所,建立劳动教室、劳动基地、劳动工厂等,还可以利用社区教育网络和相应的条件,建立稳定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

Ø江西与全球化问题和国际背景。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的设计和活动领域的设计,还可以利用全球化问题,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活动项目融合本土化与全球化、民族性与世界性。这对于开阔我省高中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将来融入国际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和途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进行,要引导学生向校外延伸、向社区延伸,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我省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时,建议采用以下基本策略进行开发活动。

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需要评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首先必须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目标,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性。因此,需要对高中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作需要评估。通过对自然的研究、对社会发展的研究、对学生发展的研究、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

Ø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的收集。课程资源的收集需要完成以下两项工作。首先,要调查地方与社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背景对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入水土、气候、植被,以及综合环境进行调查,对地方和社区的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实状况,如工农业生产、交通、文化遗产、社区经济生活、社区文化生活、政府与社会机构等等进行调查。其次,收集与高中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文献资料,或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的索引。引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或资料。

Ø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的整理。首先,要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将所收集的地方和社区的相关现状的资料编制成相关的文字材料,并提出相关的问题,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参考。其次,编制有关学生活动指导手册或指导书。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体系化的知识内容,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需要体系化的学科课程性的教材。但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开发并提供指导性的活动手册或指导书。

六、保障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相比不仅具有许多新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和科研单位、学校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切实加强对课程的研究和管理。要从组织建设、制度规范和创造条件等方面着手,大力加强管理、加强监督,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给予全方位的保证。

  1、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机构

   学校要成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小组,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施与管理作为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工作,学校主要领导是第一负责人,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负全部责任。

   学校需以管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化水平,做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能切实落实,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

Ø学校应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划工作,规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管理。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年度计划和学期计划;学校、年级、班级都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并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之中。

Ø学校需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建立所有教师承担教学指导任务的制度、工作量计算制度、培训进修制度、教师教学经验的交流制度、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确认制度;学生选课方案、学分配置方案及认定标准和办法、课程实施评价等课程建设制度;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建立家长和社区有效参与的机制。

Ø学校领导须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切实转变办学思想,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信息资源,初步形成各年级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特别是要提供供各年级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相应的课程资源,督促研究性学习的课时安排进入学期课程安排表,并按课程表的计划予以实施。

   2、学校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Ø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要尽快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妥善解决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方面问题;要准确评价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晋职和评优的依据之一;要科学合理地计算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制定考核奖励办法,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做出成绩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予以表彰和奖励。

Ø成立研究性学习学校指导教师小组。确定专门负责教师,统筹安排指导教师、课时;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学期研究性学习指导并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等级评定。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传统,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具体的问题,学校要组织教师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开展专题性的研讨,提出解决的方案。开展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设计能力。

3、学校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研究

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是顺利实施综合实践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设置的课程,教师的教学以及学校对这门课程的管理都比较生疏,缺乏经验。为了尽快完善这门课程的建设,学校以及各级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部门都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予以充分的重视。

Ø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这个机构和一般的教学研究室不同,不仅应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号召性,以便于开展工作。该机构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组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组织全校大型的学生成果展示或宣传活动,帮助、协调教师指导小组的组成并协助校领导做好教师教学和工作量的考核工作。制定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并协助班主任和有关教师做好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及学分赋予工作。

Ø学校要制定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研活动制度。组织教师学习、交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经验、问题、成果。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论的指导和问题分析也应作为教研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把握课程的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应把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内容之一。

   4、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与督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并督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

Ø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各级教研部门有专人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指导、师资培训、教学研究;各级教研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研究,深入学校与学校共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总结经验,分析并解决问题。

Ø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做好课程资源的管理工作,学校之间应加强联系,资源共享。

Ø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课程资源建设与开发、设备设施建设、教师培训进修以及课程实施所必须的经费开支等。


文章分类: 科研处教学科研
分享到: